您的位置 首页 空调维修

诺夫集成灶故障(诺孚集成灶一直报警,屏幕闪是什么原因)

本文目录一览 1.俄航SSJ100又遇空难,事故原因仅仅这么简单?我看未必! 2.3死1伤!俄“逆火”战略轰炸…

本文目录一览

1.俄航SSJ100又遇空难事故原因仅仅这么简单?我看未必!

俄航莫斯科-莫尔曼斯克航班的苏霍伊-100超级喷气式客机(SSJ-100),5月5日晚在飞行途中因发生技术故障而紧急返回谢列梅捷沃机场。飞机于起飞后28分钟在机场硬着陆。当时天气恶劣,飞机在第二次进场时才成功降落。落地时飞机起落架折断,发动机起火。事故飞机所载78人中仅幸存37人。这次事件将人们的目光又再次集中在空难上。但事故原因就这么简单吗?

这次事故并不是独立的,SSJ-100在很早之前就有过类似的事件。

SSJ-100是苏霍伊航空集团设计制造的一款支线客机,据说当时是为了重振俄罗斯的航空制造业,2000年就开始开发了,获得美法的注资,07年样机第一次亮相,08年完成首飞。2011年第一架量产苏霍伊100功完成了从埃里温到圣彼得堡的首趟客运航班。

先让我们来看看该飞机的“黑历史”。

2012年2月12日,SSJ-100的航班由于设计问题被俄罗斯当局暂停,其中3架也更新了适航认证。

▼2012年5月9日苏霍伊-100超级喷气式客机撞到山体陡坡。部分飞机残骸留在坡上,部分残骸坠落到下面,机上成员全部遇难。飞机上有45人,其中俄罗人8名,法国人1名,美国人1名,2名意大利人,其余为印尼人。这架飞机是在印尼进行第二次演示飞行,调查认为是飞行员操纵问题,而不是飞机自身故障。

2012年6月18日,由于技术故障,一架SSJ-100飞机在执行莫斯科飞往哥本哈根的航班任务时中断起飞。

2012年7月10日,一架SSJ-100飞机碰到类似问题。同一天,另一架SSJ-100飞机在从诺夫哥罗德飞往莫斯科的航路上遭遇空调系统故障。

2012年8月3日,一架该型飞机在从鞑靼斯坦共和国首都喀山起飞之后,客舱发生失压。

2018年7月13日,一架SSJ-100飞机在莫斯科附近的格罗莫夫试飞院降落时发生硬着陆。飞机制造商苏霍伊称,该飞机当时刚好完成一次评估翼梢空气动力学表现的飞行测试,不过在降落时右起落架并未完全放下,飞机随后放油,并安全降落。事故造成飞机轻微受损,机组无人受伤。

算上这次,5月5日傍晚17:50,载有78名乘客的该航班自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起飞,此后不久即因火警而折返,有消息指首次降落不成功。起飞后27分钟于谢列梅捷沃机场跑道迫降时燃起大火,现场影像浓烟冲天,机身严重受损且机尾部分已完全烧尽。这次事故为俄罗斯航空自1990年从“苏联民航”更名以来第三次有人员伤亡的空难。

三个重大缺陷据说被解决

SSJ100在这些年的使用过程中,发现了三个重大缺陷:一是泄漏警告系统参数错误、二是缝翼展开故障、三是起落架故障。但制造商表示,已经采取方案解决了这三个问题。这回事故直接打脸制造商,因为有消息称落地时飞机起落架折断,发动机起火。如果是飞机降落时速度过快导致的起落架折断,那这个情有可原。如果是因为起落架本身就存在安全隐患,没有达到安全标准而导致的事故,那就是缺陷并没有真正的被解决。

结合之前的事故来看,这次空难并不是偶发事故,该型飞机之前就有故障,如果不能完全排除的话很容易留下隐患。所以这又引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就是该型飞机的适航认证是否准确?

之前波音失事的新闻热度还没冷却,俄航又出事。

2018年10月29日,印尼狮航航班在起飞13分钟后失联,坠毁在印尼卡拉望地区附近附近,造成189人死亡。2019年3月10日,埃塞俄比亚航空从亚的斯亚贝巴飞往肯尼亚内罗毕的ET302航班失事,航班上搭乘有149名乘客和8名机组成员,无一生还。于是所有波音737-8机型当即被禁飞。

当时有新闻爆出:波音的适航认证是FCC外包给波音自已做的。这就很可怕,这就像法官让犯罪嫌疑人自己为自己做出裁定一样,完全是一个自欺欺人的过程。适航认证是民航客机安全的最低标准,如果这个最低标准实际上没有达到,那就会有许多的隐患。一旦触发了某个条件,就会酿成一次大的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苏霍伊超级100型客机由于和波音公司、意大利阿莱尼亚航宇公司、法国泰莱斯公司、法国Liebherr航宇公司、法国Messier-Dowty公司等欧美公司合作,所以Superjet 100一开始就获得了西方的适航认证。它的适航认证是不是也应该进行调查一下?

所以这次#俄航飞机迫降起火# 事件相关部门也要引起注意,不能忽视每一个细节的隐患,“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细微的因素都会对全局造成影响。

2.3死1伤!俄“逆火”战略轰炸机坠毁,或因盲降失误导致

近日,俄空天军一架图-22M3“逆火”战略轰炸机在飞行训练中突遇短时间强暴风雪,最终因为迫降失败而坠毁。俄国防部委员会正在研究事故的所有可能性,包括军机技术故障。但也有消息称,事故原因也可能是机组人员失误。据称,在查明事故原因前,所有图-22M3将被禁飞。

截至科技日报记者发稿,俄罗斯官方还没有正式公布事故发生原因。

对此,军事科普作家陈光文表示:“图-22M3轰炸机配备有完善的仪表着陆系统,也就是盲降系统。该系统可以使战机在复杂的天气情况下得到较为准确的引导。飞行员依靠驾驶舱仪表的指示与来自跑道上的雷达波束指引就能在低能见度条件下将飞机准确降落在跑道上,最终实现安全着陆。但从俄罗斯发布的视频来看,这次发生的事故,也许并非是一次成功或标准的盲降。”

图-22M3虽老但仍是俄主力型号

图-22轰炸机是苏联研制的一型超音速战略轰炸机,也是苏联装备的第一种超音速轰炸机,于1959年9月7日首飞成功。但苏联人对图-22的性能和航程并不满意,据称图-22加满油并挂载导弹后,根本无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此基础上,苏联又提出了研发另一款轰炸机的需求,要求新轰炸机航程至少5000千米,高空速率最少2马赫,低空穿透速率至少1马赫,载弹量20吨,并且能够在刚刚整备完成的前线机场起降。图-22M应运而生,原型机于1970年试飞。

陈光文介绍:“图-22M是苏联研发的第二代超音速中程轰炸机,至苏联解体时大约生产了500架,是苏联空军第一款大规模装备的超音速轰炸机。而图-22M3则是改进型,绰号为‘逆火C’,俄军队现役只有约40架,还有100余架处于封存状态。图-22M3最大的设计特点就是采用了一对可变后掠翼,可实现20°、30°、50°和65°4种后掠角的变化,在两台NK-321发动机的推动下,可实现2.3马赫的最大飞行速度。图-22M3型轰炸机具有核打击、常规攻击以及反舰能力,因为采用变后掠翼而带来的良好低空突防性能,再加上具备超音速飞行能力,使其生存能力大大提升,因此到目前仍是俄军轰炸机部队的主力型号之一。”

据公开资料统计,2004年7月,一架图-22M3在诺夫哥罗德州机场降落时因为技术故障发生事故,导致4名机组人员死亡。2016年6月,一架图-22M3在奥斯特罗夫机场降落时冲出机场跑道,以致严重受损。2017年9月,又一架参与“西方-2017”军演的图-22M3同样也是冲出跑道而受损,经查是由于机械故障。

“这次坠机事故,可能是新世纪以来俄罗斯损失的至少第4架图-22‘逆火C’轰炸机,机组人员最终是3死一伤,战机也完全被毁,损失不可谓不大。”陈光文说。

仪表着陆系统可能出现了严重故障

消息人士对俄罗斯塔斯社解释说:“天气变恶劣,轰炸机突遇降雪。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出现驾驶操作失误,这导致了迫降失败。结果轰炸机结构损坏并起火。”

对此,陈光文科普道:“造成战机事故的原因主要有恶劣的天气条件、飞机机械或电子故障、飞行员操作失误、地面指挥及勤务保障过失、飞鸟撞击飞机、暴力劫持飞机和故意放置炸弹引发爆炸等几种。”

“从近期的各种报道和分析综合来看,再加上图-22M3轰炸机的失事视频已出现,几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应该是一次失败的仪表降落,也就是盲降,即通过仪表着陆系统进行降落。因为仪表着陆系统能在低天气标准或飞行员看不到任何目视参考的天气下引导飞机进近着陆,即飞行员在肉眼无法看清机场跑道的情况下操控航班降落。”陈光文表示,“从视频中可以发现,在恶劣的暴风雪天气下,不得不执行仪表着降的图-22M3轰炸机下降速度太快了。这很可能是仪表着陆系统出现了严重故障,使得战机几乎就像一架舰载机着舰那样在高速状态下重重地砸在跑道上。”

在整个盲降过程中,一般来说当战机降落到30米高时,就应该收油门并稍微向后拉杆减速,但图-22M3的飞行员并没有做这一动作,导致飞机在几乎没有减速的情况下进行了硬着陆,造成该机以很大重量和速度落在跑道上并反弹起来,巨大的反弹使前机身突然断裂并起火燃烧起来,后机身弹跳后摔回地面又发生剧烈爆炸,最终断成两截的战机在惯性作用下仍然在跑道上滑行了很大一段距离。“当然,也不排除是图-22M3轰炸机的飞行员在恶劣气象条件下出现重大判断失误,或者所参照的仪表着降系统因为老旧而出现了严重问题,最终导致了重大悲剧的发生。”陈光文指出。

那么,俄罗斯飞行员为何宁可冒着飞机失事的危险进行迫降,也不愿意跳伞逃生呢?

对此,陈光文进一步解释道:“苏联虽然变成了俄罗斯,但是俄军飞行员还是继承了苏联时期的一些老传统,即为了国家财产或者保护军事技术秘密,俄军飞行员几乎都会选择冒险迫降,很少有贸然跳伞的举措。当然,这也许还与被称为战斗民族的俄罗斯民族风格有关,彪悍的俄军飞行员,往往自信能够成功排除事故隐患,而选择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如果没有地面指挥员的督促或同意是绝不愿意主动跳伞的。”

“廉颇虽老”但仍将担当大任

据俄罗斯图波列夫公司介绍称,坠毁的这架图-22M3轰炸机于1986年生产,并在2012年进行过大修。

从时间上推算,这架图-22M3轰炸机的机龄超过了32年,对于战机来说,这已算是高龄老翁了。

陈光文指出:“对于这类战机,维持飞行安全的最好方法,一般就是两条:

一是按照规范进行严格而及时的检修,以便随时发现老化或出现问题的部件并进行更换;

二是及时进行必要的升级,特别是注意一些新更换设备与原有设备之间的技术衔接,尽力避免因此而造成严重的故障或因不匹配而导致出现事故。

当然,老爷机因为使用的都是老旧设备再加上技术上的难以维护,可能到处都会出现问题,所以检修应该是更加全面而又仔细的,而且大多依靠机务人员的经验与技术熟练程度来决定,这与新战机完全现代化的电子检测与维护截然不同。”

实际上,虽然图-22M3轰炸机大都已经服役超过30多年了,但是在俄军中的作用依然不可忽视,再加上目前俄罗斯国力总体虚弱,所以俄军仍然在对其进行改进。“因此,至少在一定时间内,这种机型还将存在于俄罗斯空天军序列里,担负绝大部分前线突击与一定的战略威慑任务。”陈光文说。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杨蓉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3.美媒就“顿巴斯市场遭袭事件”发布报告:证据显示由乌导弹造成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美国《纽约时报》18日发布调查报告,针对9月6日发生在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康斯坦丁诺夫卡一处市场上的爆炸,该事件造成至少15名平民死亡、30多人受伤。美媒称,在收集、分析一系列证据后,最终强烈表明这一灾难性的袭击是由乌军发射的“山毛榉”防空导弹偏离方向造成的。该报道也引起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今日俄罗斯”(RT)等多家俄媒的关注。

《纽约时报》称,距离上述袭击事件发生不到2小时,乌克兰总统将这一事件归咎于俄罗斯,许多媒体也跟随报道,谴责俄罗斯发动袭击。不过,这家美媒称,通过对事发现场监控录像、导弹碎片和目击者证词等证据的分析,这一事件似乎是一起“悲惨的事故”。

9月6日,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康斯坦丁诺夫卡一处市场遭袭 图源:《纽约时报》视频截图

报道具体称,从事发地监控录像来看,导弹是从乌克兰控制的领土方向飞入康斯坦丁诺夫卡,而不是从俄罗斯方向。录像显示,当听到逼近的导弹声音时,现场至少有四名路人似乎同时把头转向传来声音的方向。此时,他们面对着监控摄像头,也就是来自乌克兰控制的领土方向。此外,在爆炸发生前,可以从视频中看到导弹从两辆停放的汽车上空飞过时的倒影,这表明它是从西北方向飞过来的。

监控录像显示,当听到逼近的导弹声音时,现场有路人把头转向传来声音的方向 图源:《纽约时报》视频截图

监控录像显示,在爆炸发生前,可以从视频中看到导弹从两辆停放的汽车上空飞过时的倒影,这表明它是从西北方向飞过来的 图源:《纽约时报》视频截图

报道继续说,进一步的证据显示,在空袭前几分钟,乌克兰军队从康斯坦丁诺夫卡西北10英里(约合16公里)的德鲁日科夫卡镇向俄罗斯前线阵地发射了两枚地对空导弹。报道称,有包括英国《泰晤士报》记者和当地居民在内的目击者记录到类似发射事件。

另外,据《纽约时报》报道,从导弹碎片来看,袭击事件中的导弹碎片与乌军所用的 9M38 系列导弹最为相近,而非俄军使用的S-300防空导弹。报道提到,袭击事件发生后,乌方指责俄罗斯使用S-300防空系统进行袭击,俄军曾多次使用该系统拦截飞机和打击地面目标。

《纽约时报》称,从现场发现的弹孔和导弹碎片来看,与 9M38 系列导弹最为相近 图源:《纽约时报》

至于导弹为何落入康斯坦丁诺夫卡,《纽约时报》援引防空专家的话称,导弹最终偏离方向可能有多种原因,比如发生电子故障或导弹制导部分在发射时损坏或脱落。

报道还提到,乌克兰政府一开始曾试图阻止《泰晤士报》记者进入事发现场的导弹残骸和撞击区域。但记者最终到达现场,采访了目击者并收集了相关碎片。《纽约时报》称,对于上述调查报告,乌克兰武装部队发言人回应说,乌安全部门正在调查这一事件,没有发表更多评论。

4.俄“逆火”战略轰炸机暴风雪中坠毁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俄“逆火”战略轰炸机暴风雪中坠毁,3死1伤重大悲剧或因盲降失误导致

图-22M3“逆火”战略轰炸机 。

图-22M3坠毁后救援现场。

图-22M3暴风雪中爆炸时刻的录像图,从图中可看出,飞机在坠毁刹那断成两截。

近日,俄空天军一架图-22M3“逆火”战略轰炸机在飞行训练中突遇短时间强暴风雪,最终因为迫降失败而坠毁。俄国防部委员会正在研究事故的所有可能性,包括军机技术故障。但也有消息称,事故原因也可能是机组人员失误。据称,在查明事故原因前,所有图-22M3将被禁飞。

截至科技日报记者发稿,俄罗斯官方还没有正式公布事故发生原因。

对此,军事科普作家陈光文表示:“图-22M3轰炸机配备有完善的仪表着陆系统,也就是盲降系统。该系统可以使战机在复杂的天气情况下得到较为准确的引导。飞行员依靠驾驶舱仪表的指示与来自跑道上的雷达波束指引就能在低能见度条件下将飞机准确降落在跑道上,最终实现安全着陆。但从俄罗斯发布的视频来看,这次发生的事故,也许并非是一次成功或标准的盲降。”

图-22M3虽老但仍是俄主力型号

图-22轰炸机是苏联研制的一型超音速战略轰炸机,也是苏联装备的第一种超音速轰炸机,于1959年9月7日首飞成功。但苏联人对图-22的性能和航程并不满意,据称图-22加满油并挂载导弹后,根本无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此基础上,苏联又提出了研发另一款轰炸机的需求,要求新轰炸机航程至少5000千米,高空速率最少2马赫,低空穿透速率至少1马赫,载弹量20吨,并且能够在刚刚整备完成的前线机场起降。图-22M应运而生,原型机于1970年试飞。

陈光文介绍:“图-22M是苏联研发的第二代超音速中程轰炸机,至苏联解体时大约生产了500架,是苏联空军第一款大规模装备的超音速轰炸机。而图-22M3则是改进型,绰号为‘逆火C’,俄军队现役只有约40架,还有100余架处于封存状态。图-22M3最大的设计特点就是采用了一对可变后掠翼,可实现20°、30°、50°和65°4种后掠角的变化,在两台NK-321发动机的推动下,可实现2.3马赫的最大飞行速度。图-22M3型轰炸机具有核打击、常规攻击以及反舰能力,因为采用变后掠翼而带来的良好低空突防性能,再加上具备超音速飞行能力,使其生存能力大大提升,因此到目前仍是俄军轰炸机部队的主力型号之一。”

据公开资料统计,2004年7月,一架图-22M3在诺夫哥罗德州机场降落时因为技术故障发生事故,导致4名机组人员死亡。2016年6月,一架图-22M3在奥斯特罗夫机场降落时冲出机场跑道,以致严重受损。2017年9月,又一架参与“西方-2017”军演的图-22M3同样也是冲出跑道而受损,经查是由于机械故障。

“这次坠机事故,可能是新世纪以来俄罗斯损失的至少第4架图-22‘逆火C’轰炸机,机组人员最终是3死一伤,战机也完全被毁,损失不可谓不大。”陈光文说。

仪表着陆系统可能出现了严重故障

消息人士对俄罗斯塔斯社解释说:“天气变恶劣,轰炸机突遇降雪。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出现驾驶操作失误,这导致了迫降失败。结果轰炸机结构损坏并起火。”

对此,陈光文科普道:“造成战机事故的原因主要有恶劣的天气条件、飞机机械或电子故障、飞行员操作失误、地面指挥及勤务保障过失、飞鸟撞击飞机、暴力劫持飞机和故意放置炸弹引发爆炸等几种。”

“从近期的各种报道和分析综合来看,再加上图-22M3轰炸机的失事视频已出现,几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应该是一次失败的仪表降落,也就是盲降,即通过仪表着陆系统进行降落。因为仪表着陆系统能在低天气标准或飞行员看不到任何目视参考的天气下引导飞机进近着陆,即飞行员在肉眼无法看清机场跑道的情况下操控航班降落。”陈光文表示,“从视频中可以发现,在恶劣的暴风雪天气下,不得不执行仪表着降的图-22M3轰炸机下降速度太快了。这很可能是仪表着陆系统出现了严重故障,使得战机几乎就像一架舰载机着舰那样在高速状态下重重地砸在跑道上。”

在整个盲降过程中,一般来说当战机降落到30米高时,就应该收油门并稍微向后拉杆减速,但图-22M3的飞行员并没有做这一动作,导致飞机在几乎没有减速的情况下进行了硬着陆,造成该机以很大重量和速度落在跑道上并反弹起来,巨大的反弹使前机身突然断裂并起火燃烧起来,后机身弹跳后摔回地面又发生剧烈爆炸,最终断成两截的战机在惯性作用下仍然在跑道上滑行了很大一段距离。“当然,也不排除是图-22M3轰炸机的飞行员在恶劣气象条件下出现重大判断失误,或者所参照的仪表着降系统因为老旧而出现了严重问题,最终导致了重大悲剧的发生。”陈光文指出。

那么,俄罗斯飞行员为何宁可冒着飞机失事的危险进行迫降,也不愿意跳伞逃生呢?

对此,陈光文进一步解释道:“苏联虽然变成了俄罗斯,但是俄军飞行员还是继承了苏联时期的一些老传统,即为了国家财产或者保护军事技术秘密,俄军飞行员几乎都会选择冒险迫降,很少有贸然跳伞的举措。当然,这也许还与被称为战斗民族的俄罗斯民族风格有关,彪悍的俄军飞行员,往往自信能够成功排除事故隐患,而选择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如果没有地面指挥员的督促或同意是绝不愿意主动跳伞的。”

“廉颇虽老”但仍将担当大任

据俄罗斯图波列夫公司介绍称,坠毁的这架图-22M3轰炸机于1986年生产,并在2012年进行过大修。

从时间上推算,这架图-22M3轰炸机的机龄超过了32年,对于战机来说,这已算是高龄老翁了。陈光文指出:“对于这类战机,维持飞行安全的最好方法,一般就是两条:一是按照规范进行严格而及时的检修,以便随时发现老化或出现问题的部件并进行更换;二是及时进行必要的升级,特别是注意一些新更换设备与原有设备之间的技术衔接,尽力避免因此而造成严重的故障或因不匹配而导致出现事故。当然,老爷机因为使用的都是老旧设备再加上技术上的难以维护,可能到处都会出现问题,所以检修应该是更加全面而又仔细的,而且大多依靠机务人员的经验与技术熟练程度来决定,这与新战机完全现代化的电子检测与维护截然不同。”

实际上,虽然图-22M3轰炸机大都已经服役超过30多年了,但是在俄军中的作用依然不可忽视,再加上目前俄罗斯国力总体虚弱,所以俄军仍然在对其进行改进。“因此,至少在一定时间内,这种机型还将存在于俄罗斯空天军序列里,担负绝大部分前线突击与一定的战略威慑任务。”陈光文说。(张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品牌家电维修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3x1.com/weixiu/kongtiao/566112.html

作者: baixiuhui1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079759494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96457109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