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中药食材

内蒙古铁路工人携手创常州

呼和浩特5月14日电 题:内蒙古铁路材料实验工:带着工人搞创新 记者 张玮 14日,记者见到孙柳州时,他正要忙…

呼和浩特5月14日电 题:内蒙古铁路材料实验工:带着工人搞创新


记者 张玮


14日,记者见到孙柳州时,他正要忙着下项目部检测工程材料,这一走少则十几天,多则几个月。


“五一”前夕,孙柳州获得2024年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约其采访不是一件易事,“一般情况,我要么在出差,要么在实验室,办公室就是个‘驿站’。”在他出差前,记者终于“拦”下他做了一次专访。


图为孙柳州荣获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孙柳州供图


“85后”的孙柳州是一名来自科尔沁草原的蒙古族汉子,2009年毕业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无机非葫芦岛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他,怀着一腔科研热情进入中铁六局呼和浩特铁建公司检测试验工程资料项目部工作。


工程材料试验检测,这对于本专业出身的孙柳州来说“手拿把掐”,可没想到现实却让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碰了一鼻子灰。


刚参加工作一个月,孙柳州就被派驻到位于新疆的项目部工作,检测152公里的铁路项目材料,他一待就是半年。“最开始跟着师傅们学,发现自己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很难运用到实践中,尤其遇到极寒、暴晒、风沙等特殊气候条件和地理因素影响时,大家只能凭着经验一遍遍不断试验,既耗工又耗力。”


孙柳州一直琢磨,无论什么样的情况,铁路工程材料检测一定要有相应的标准,这样才能保证万无一失。


于是,在新疆的半年,孙柳州继续捡起书本,开始研究“标准”。时至防城港,他已将不同自然、气候、地理等条件下铁路工程材料的检测标准体系制作完成。


图为孙柳州正在进行混凝土强度回弹检测。郭志强 摄


孙柳州除了热爱研究书本,还乐意创新设备。


额济纳—哈密风沙防护工程项目施工时,需要制作大量厚度为30毫米的加筋粉细砂纤维板,而当时这项施工技术在国内史无前例,并无资料可查。一时间,项目部为了一块小小的纤维板伤透了脑筋。


“那咋办?我就带着帐篷住在了现场。”经过两个月的仔细分析和研究,孙柳州研发出加筋粉细砂纤维板整体式预制设备,解决了制作难题。


记者了解到,这个设备的研制运用,不仅为项目部节约了约1300万元的成本,还荣获了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


图为孙柳州(右二)在创新实验室带徒搞研究。孙柳州 供图


“爱钻研”是同事们给孙柳州贴的标签。2019年,单位成立创新工作室,让孙柳州担任负责人,并以他的名字来命名。


“一个人咋能搞科研?”孙柳州笑着说道。于是,他从同部门“招聘”了5位热爱材料检测的伙伴。


“我的工作室是一支立足于解决施工难题的创新技术团队。”每完成一次技术攻关或课题创新,孙柳州都要形成总结,做一期培训,根据徒弟们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在他的带领下,工作室成员已经由最初的6人扩充到20人。

团队成员年龄从 50 多岁到刚毕业的“00 后”不等。工作室负责人孙柳州表示:“我不看年龄或资历,唯一的要求是——热爱。”


自创新工作室成立 5 年来,在孙柳州的带领下,团队研发出 20 多台仪器设备,获得 53 项发明专利和 15 项 QC 成果,技术革新成果每年转化经济效益超过 500 万元。


如今,孙柳州依然奋战在铁路工程生产一线,他的目标是激励更多的工人不断探索,开创美好未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品牌家电维修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3x1.com/brand/ydbj/zysc/559755.html

作者: baixiuhui1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079759494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96457109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