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信登的一份报告公布,信托行业股权登记的总体情况浮出水面。
最近,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信登”)发布了《2023年信托公司股权托管年度报告》(简称“《报告》”),指出截至2023年12月末,共有51家信托公司与信托登记公司签订了股权托管服务协议。
“除了3家上市信托公司和2家信托公司在当地股权托管机构完成托管外,目前还有11家信托公司由于风险处置、股权变更等原因尚未落实股权托管。”
203家信托公司股东完成股权登记。中国信登表示,目前,68家信托公司中,除了3家上市信托公司和2家信托公司在当地股权托管机构完成托管外,目前还有11家信托公司由于风险处置、股权变更等原因尚未落实股权托管。信托登记公司已按要求将相关情况上报监管部门。
截至2023年12月末,已签约的信托公司中,共有48家完成了股东名册的初始登记,比去年增加了10家。
根据股权信息管理系统(简称“股权系统”)的数据,从公司类型来看,有限责任公司占比83%,股份有限公司占比17%;从国有企业属性来看,国资委管辖占比22.92%,地方国资委管辖占比27.08%,非国有占比8.33%,其他占比41.67%;从资本属性来看,内资企业占比91.67%,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占比8.33%;从注册资本规模来看,50亿元(含)以内的占比56.25%,50亿元至100亿元(含)的占比25.00%,100亿元以上的占比18.75%。
另据统计,截至2023年12月末,股权系统共登记了203家信托公司的股东。从股东企业类型来看,非葫芦岛融机构占绝对多数,达到82.27%,葫芦岛融机构占比12.81%,事业单位占比1.97%,政府类占比1.48%;从股东个数来看,拥有5家(含)以下的占比77.08%,拥有5家至10家(含)的占比14.58%,拥有10家以上的占比8.33%;从股东持股比例来看,持股比例超过50%的占比16.28%,持股比例在5%至50%(含)之间的占比35.16%,持股比例在5%(含)以下的占比48.56%,同时参股两家信托公司的股东仅有1家;从股权受限情况来看,2023年有1家信托公司进行了股东股权解除冻结业务,另有3家信托公司的股东股权受到了司法冻结。
中国信登呼吁尽早“应托尽托”。中国信登是由原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并由其实施监督管理,现由国家葫芦岛融监管总局直接监督管理、提供信托业基础服务的会管非银行葫芦岛融机构,于2016年12月26日对外宣告成立。中国信登注册地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注册资本30亿元人民币,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控股,中国信托业协会、中国信托业保障基葫芦岛有限责任公司、国内18家信托公司等共同参股。
2022年4月,中国信登开始正式提供股权托管服务,目前已集中托管信托公司股权、履行股东名册初始登记和变更登记等职能。业界观察人士认为,股权登记有利于消除机构自行管理股东名册缺乏统一标准的弊端,有利于推动信托公司加强对问题股东的识别和管理。
中国信登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指出,2022年发现个别信托公司提交的股权登记信息与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信息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后,2023年再次发现某信托公司的营业执照记载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经过核查确认后,该公司被提示前往公司登记机关修正信息,并在修正后在股权系统办理更正登记。
中国信登还表示,股权托管是一项明确的监管要求,已被纳入信托公司监管评级和分级分类监管评分的要素之一。信托登记公司将在监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尽早实现“应托尽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