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上海国际电影节全新单元“未来影院”正式亮相,通过实景模拟,为观众展现了未来观影体验的可能性。
以“科影融合”为主题,“未来影院”借助AR、VR、MR等多种影像技术,精心挑选了近26部国内外XR领域的优秀作品。在这里,影迷们可以“突破”屏幕,“进入”画面,以第一视角走进影像世界,身临其境地感受场景变化。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体验者佩戴着VR设备,在体验区内小范围移动,并在空旷的区域做出“左右滑动”“上下抓取”“点击”等与虚拟屏幕互动的动作。
“与传统的观影模式相比,VR技术创造的影像世界更加真实,互动性也更强。” 影迷林铭洁表示。这是她第一次体验随视线移动的VR设备,全景式的观感令她感到惊奇。受邀参加本届上影节的外国友人Emilla则体验了由中国导演费晨仪开发的MR作品《种子指挥家》。Emilla表示:“虚拟现实技术拥有无限的开发潜力,‘未来影院’很好地展现了技术变革带来的可能性。在这部作品中,观众通过搬运箱子与植物世界建立联系,成为了影像世界的创造者。”
近年来,沉浸式虚拟现实市场快速发展。《2022年沉浸式娱乐行业专题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以来,全球沉浸式娱乐技术市场一直保持着年均7%的增长率。2021年,沉浸式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00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448亿元。
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在文旅消费领域的应用日趋成熟,涌现出不少口碑与商业表现俱佳的优秀作品。例如,以奇幻冒险为题材的国潮作品《唐朝诡事录》(第一季)豆瓣评分高达7.9分,其线下全感剧场人气火爆,并通过联动主题文创,掀起了一股国潮文旅热潮。
《唐朝诡事录·西行》国潮沉浸剧场的开发公司——星瀚互娱(深圳)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祎晨表示,目前MR、VR或元宇宙市场正处于走向成熟的发展阶段,市场潜在需求量巨大,但能够实现商业变现的成熟产品并不多。成功的文旅产品不仅要为消费者提供符合预期的娱乐体验,还要相应降低消费者的决策成本。
在产品研发阶段,杨祎晨认为应该对技术进行“瘦身”,去除不适用于文旅场景的无效技术,为全年龄段游客提供友好服务。“新技术固然重要,但不能为了炫技而本末倒置。从商业化角度来看,未来MR、VR领域的硬件和算力提升一定会催生出更多文旅消费场景。”
虚拟现实(VR)技术能否替代传统影院,主宰未来的观影体验?中国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执行主编、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游戏设计系主任刘跃军认为,VR技术能够构建想象世界,提供沉浸式体验。
传统电影和 VR 本质上都具有价值。电影需要特定的观影环境,而 VR 则类似于手机等移动设备,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更接近游戏体验。刘跃军导演的作品《沉香 VR》曾入选威尼斯电影节 XR 竞赛单元,广受国际同行的赞誉。
在“未来影院”中,VR 技术已用于举办虚拟音乐会。上影节忠实影迷汝女士表示,VR 体验更注重场景氛围,而电影则侧重于情节叙事,而目前虚拟 VR 作品在复杂叙事方面尚无法与电影匹敌。
她期待未来虚拟 VR 与电影相互借鉴,优势互补,带来更加丰富的视听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