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的根基,是财富创造的源泉,也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6.5%,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 0.5 个百分点。作为实体经济的基础,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重要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保障能力增强,是上半年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的缩影。
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结构优化、增长动能转换的关键期。观察经济态势,不仅要关注经济增长的“量”,更要重视转型的“效”和发展的“质”。从长远来看,通过“质量的有效提升”,不断加快新生产力的形成,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动力和支撑,“量的合理增长”也将更可持续、更安全。
质量的有效提升体现在科技创新支撑作用日益凸显。科技创新可以催生新产业、新模式和新动能,是发展新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重视“科技粮仓”,夏粮再获丰收;比拼附加值,集成电路出口同比增长 25.6%;依靠创新发展,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 2.7 个百分点……上半年的成绩单展示了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整体势能”,有助于对冲下行压力、增强上行动力。
质量的有效提升体现在现代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应用场景加速落地,助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融合;“人畅其行,物畅其流”的物流体系更加高效,有效降低了实体经济运行成本……现代服务业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还可以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产生“1+1>2”的效果。
质量的有效提升体现在向“绿”转型态势更加明显。今年 6 月,两桩产业大事,标注绿色发展的鲜明印记:国产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突破 3000 万辆;全国首个超大单机容量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实现生产过程的清洁化、资源利用的循环化、能源消费的低碳化、产品供给的绿色化、产业结构的高端化,将持续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