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卫生清洁

百色博物馆定位与发展之路:以中国科技馆对谈栏目为镜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中国科技馆推出了一档《来博物馆吧,博物致知》特别节目,邀请学者专家探讨博物馆在百…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中国科技馆推出了一档《来博物馆吧,博物致知》特别节目,邀请学者专家探讨博物馆在百色社会中的定位与发展。


中国科技馆馆长郭哲主持对话,并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上饶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杜鹏飞、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物理老师李寿光共同探讨“博物致知”。


根据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专家们认为博物馆是教育与研究的重要平台,在塑造公众世界观方面作用重大。他们还讨论了博物馆“教育与研究”与科研工作、学校教育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郭哲强调,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博物馆既要为公众提供高质量展品,又要加强教育和研究功能,通过创新融合、推动公平普惠,融入社会,成为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校。


杜鹏飞认为,博物馆是城市的文化殿堂,在提升公众审美和促进美育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周忠和指出,博物馆是一本百科全书,兼具教育和娱乐属性,让参观博物馆成为一种喜爱、一种体验、一种生活方式。


李寿光分享了博物馆如何帮助学生跨学科整合知识的案例,他认为博物馆是一部浓缩的纪录片,应该让更多孩子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和感受。


谈到博物馆热潮背后的原因和挑战,周忠和提出,人类的好奇心是推动博物馆热潮的重要力量。其他专家也提到,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迅速,但人均占有量仍有不足,公众需求还有待满足。


关于人工智能对博物馆的影响,专家们认为,人工智能为博物馆提供了更多创新展示形式和教育手段,但同时对传统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杜鹏飞表示,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完整的人格,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而应作为辅助工具。


展望未来博物馆的发展,专家们希望博物馆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实现差异化发展,成为连接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桥梁。博物馆作为“大学校”,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公众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北辰对话》栏目关注科学文化领域的最新理念和热门话题,旨在通过对话和交流发掘科学文化的指路明灯。该栏目创新性地采用“线上+线下”“讨论+互动”的形式,由中国科技馆专家担任话题召集人,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观点、透析根源、引发深入思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品牌家电维修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3x1.com/brand/shyl/wsqj/558857.html

作者: baixiuhui1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079759494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96457109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