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八十中学的机器人实验室里,张朋老师正在带领两位同学黎沛霖和俞欣雷演示他们设计的纵横天下机器人和唱京剧机器人。而在另一间社团活动室,高二学生莽舒晗戴着“手套”单手操作着她的机械手,向大家展示她设计的具有多自由度可伸缩无线同步全掌仿生结构的机械手。高二学生韩欣昱一手扶着滑雪板,一手操控手机,这是她设计的可进行体姿矫正的雪橇推进器。
类似的人工智能设备已渗透到北京朝阳区的许多学校。未来,数字课后服务、学生个性化作业等教育应用场景将深入到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和环节。
据悉,北京市八十中学已被教育部认定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朝阳区有4所学校入选北京市首批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学校。
据朝阳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会消息,未来三年,朝阳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将聚焦于“减负、增效、提质”,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师、课堂、学生、学校和管理五个方面为重点,实施“十项任务”,推进“十大教育应用场景”,助力教师精准教研和高效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多样化发展。
在赋能教师方面,将启动全区基础教育干部教师“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实训,提升教师“人工智能+”数字素养和技能。探索大模型多场景应用,为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
在赋能课堂方面,将探索智能技术工具与课堂教学融合实践,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课堂教学评价结果,为教师提供即时、客观、明晰、科学的数据支撑;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学习数据的深度分析和挖掘。鼓励学校开放教育教学场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智能设备,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场景实践探索和应用研究。
在赋能学生方面,将深化智能作业实验改革,推动智能作业的常态化应用;试点研发学生学科知识水平诊断及学习支持系统,准确识别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难点,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和教学策略。推动学校构建阶梯式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培养学生高阶能力。
在赋能学校方面,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学生健康成长咨询体系,助力家校沟通。
在赋能管理方面,将建设朝阳区教育智慧大脑,实现各类数据汇聚共享;建立朝阳区教育系统师资匹配线上供需平台,进一步盘活教师资源。
朝阳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三年行动计划’将深入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场景,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服务区域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促进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