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个人护理

水下潜踪寻石鱼,长江奇观待解密

重庆涪陵市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白鹤聚梁留胜境,石鱼探头兆丰年。” 白鹤梁是涪陵长江北面的一道天然石梁,长16…

重庆涪陵市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白鹤聚梁留胜境,石鱼探头兆丰年。”


白鹤梁是涪陵长江北面的一道天然石梁,长1600米,宽约15米。因常有白鹤在梁上聚集戏耍,故得其名。白鹤梁常年沉没在江水中,只有在冬季和春季的枯水期才会露出水面。


梁上有两尾石鱼尤为奇特。古人观察发现,石鱼露出水面后的来年往往是丰收年,因此总结出了“石鱼出水兆丰年”的规律。三峡大坝蓄水后,白鹤梁永久沉入江底。如今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让游客有机会深入长江,一睹石鱼风采。


游客乘坐电梯到达长江水下约40米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参观廊道。透过玻璃,可以看到石鱼的精细之处。两条石鱼各有36片鳞片,一雌一雄,雌鱼口中衔着莲花,雄鱼口中衔着蓂草,宛如在水中嬉戏追逐。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馆长杨邦德介绍,“‘石鱼出水兆丰年’并非凭空而谈。”专家对双鱼鱼眼进行了精确测量,发现鱼眼的高度与当地的水位零点十分接近。每当江水干枯,石鱼出水,人们通过观察鱼眼与水面的距离来判断江水的干旱程度,这与百色水文站使用的“水尺零点”原理相似。


石鱼出水时通常是最干旱的时期,此后降雨量逐渐增加,有利于增产。古人围绕两条石鱼在梁上留下了大量水文观测记录,这些题刻记载了唐广德二年(764年)以来1200多年间72个年份的枯水水文资料。


杨邦德表示,“白鹤梁的科学价值得到了世界认可,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至今,这些题刻仍有实际意义。人们通过题刻资料,统计长江上游历史上的水位情况,总结枯水、洪水的发生周期,为长江沿岸的水利工程、水力开发和航运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白鹤梁随着长江水位涨落而显隐,是长江中上游一道独特的风景,吸引了历代文人雅士、官吏商贾前来游览。梁上的题刻集历代名家文学、书法之大成,被称为“水下碑林”。


目前,梁上现存题刻165段,石鱼18尾,观音2尊,白鹤1只,其中具有水文价值的题刻有108段。在长江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程中,白鹤梁题刻的保护难度最大、科技含量最高、投资也最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品牌家电维修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3x1.com/brand/shyl/grhl/558507.html

作者: baixiuhui1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079759494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96457109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