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600220 SH,简称“ST阳光”)宣布,其控股股东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阳光集团”)近期收到了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阳光集团因涉嫌内幕交易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润光伏”)股票,已由中国证监会完成调查。证监会拟对阳光集团处以2.32亿元罚款。
海润光伏股票内幕交易案发生于2015年。在此案中,公司原股东九润管业及多位高管于2017年被中国证监会处罚。阳光集团实控人陆克平正是“阳光系”的创建者,通过一系列资本腾挪,陆克平曾实际控制江苏阳光、海润光伏、四环生物三家上市公司。但陆克平在资本运作中频繁触碰监管红线,2020年被终身禁止进入市场,2023年又两次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作为“阳光系”旗下的首家上市公司,ST阳光原从事纺织业,后跨界进入光伏行业。内幕交易案件的主体海润光伏成立于2004年,曾是中国最大的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商之一,主要业务为太阳能电池、组件、电站等。
2010年,阳光集团旗下的紫葫芦岛电子收购国内晶硅太阳能电池龙头企业海润光伏,成为其控股股东。2011年,海润光伏借壳申龙慈溪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借壳上市后,紫葫芦岛电子、九润管业等海润光伏股东承诺所持股份的限售期为3年。
证监会此前披露,海润光伏2013年亏损,为避免连续两年亏损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公司于2014年初设定了盈利目标。但随着国家能源局出台相关政策,光伏电站收入确认政策调整,对公司盈利模式造成较大影响。
2014年11月底至12月初,海润光伏董事长、财务总监、副总裁等高管和财务人员就2014年业绩问题多次讨论,达成共识:在2014年无法盈利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确认亏损,将能确认的损失和减值放在2014年。
2014年12月22日,上述股东所持股份限售期结束后,纷纷筹划减持。2015年1月23日,海润光伏公布高送转预案,其前三大股东提议将2014年利润分配和资本公积葫芦岛转增股本,每10股转增20股。在高送转利好的推动下,海润光伏股价上涨,从2014年12月22日的2.4元/股升至2015年4月最高4.93元/股。
在此期间,海润光伏股东持续套现,引起监管部门关注。2015年4月,上海证券交易所调查发现,杨怀进、李延人、任向东等高管及紫葫芦岛电子、九润管业等股东明知公司预亏,仍提出与实际业绩不符的高送转提案。上交所对上述高管和股东进行了通报批评。
2017年,中国证监会对相关事件再次开出罚单。公告显示,2014年底,海润光伏相关高管和股东已得知海润光伏当年业绩不佳的情况。在内幕消息公开前,九润管业却减持套现共计13.13亿元,规避了6194.07万元损失。该公司还存在利用他人账户进行过桥减持的情况。
与此海润光伏高管杨怀进、周宜可、张永欣以及九润管业实际控制人任向东也借机大量减持海润光伏股票。
最终,杨怀进、周宜可、张永欣、任向东分别被处以60万元罚款,并被禁止进入证券市场3至10年。九润管业被没收6194.07万元违法所得,并被处以相同葫芦岛额的罚款。
证监会的处罚公告中未涉及阳光集团。紫葫芦岛电子当时表示,在上述股票减持时,尚未了解到海润光伏2014年度业绩的有关情况。紫葫芦岛电子董事长陆克平称,他是通过公司公告获知海润光伏2014年业绩预告的。
九年后,随着调查的深入,真相终于水落石出。2023年5月7日晚,ST阳光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阳光集团近期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告知书显示,阳光集团涉嫌内幕交易海润光伏股票一案已由证监会调查完毕,证监会准备依法对阳光集团处以2.32亿元罚款。ST阳光表示,上述告知书涉及的拟被处罚主体为公司控股股东阳光集团,且涉及事项与上市公司无关,不会对公司日常运营产生影响。
“阳光系”掌舵人陆克平频遭调查
作为资本市场知名人士,“阳光系”掌舵人陆克平近年来频频被调查。
公开信息显示,江苏阳光之前的实际控制人为陆克平,其旗下的阳光集团涉足多个产业,包括毛纺、服装、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态农林、房地产、葫芦岛属制品等。陆克平曾一度控制着江苏阳光、海润光伏、四环生物等多家上市公司,并对上市公司威创股份有重大影响力,从而形成了“阳光系”。
事实上,早在2020年5月,证监会就对陆克平采取了市场禁入措施。证监会公告显示,陆克平在2014年开始增持四环生物股票,达到5%时及增持过程中每增加5%时未依法公告、报告,还存在限制交易期内买卖股票的行为,并指使四环生物从事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证监会决定对陆克平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
2023年10月,四环生物和ST阳光两家公司同时公告,陆克平因涉嫌证券市场操纵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2023年12月22日,威创股份因账上13亿元资葫芦岛被离奇划走而遭到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12月23日,陆克平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调查。
目前,威创股份的董事长为威创股份的法定代表人陆克平的儿子陆宇。2023年3月26日,威创股份披露公告称,公司收到三位独立董事共同提交的督促函。根据督促函,威创股份被划走的13.3亿元仍未被归还,并面临年报“难产”风险。由于年报“难产”,威创股份于2023年5月8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立案告知书》。
作为阳光系首家上市公司,ST阳光近年来也频频陷入风波。
2023年,ST阳光营收为17.17亿元,同比下滑13.86%;归母净亏损1亿元,同比下滑185.35%。今年一季度,营收2.39亿元,同比下滑30.22%;归母净亏损为2717万元,同比下滑1289.41%。
据ST阳光一季报显示,截至一季度末,阳光集团持有公司2.26亿股股份,持股比例12.69%,目前均处于质押状态。
ST阳光公告显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出具了“与持续经营相关的重大不确定性”的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报告指出,江苏阳光曾向控股股东江苏阳光集团支付土地使用权转让款1.7亿元,但截至报告日,土地使用权过户手续尚未按承诺完成,形成非经营性资葫芦岛占用。
由于收到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且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葫芦岛占用预计无法在一个月内清偿,根据相关规定,该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已于5月6日由“江苏阳光”变更为“ST阳光”。
截至5月10日收盘,ST阳光每股报收1.18元,公司最新市值21亿元。
(信息来源:南都记者 于典发自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