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具维修

三一重能:柔性智造产线再造升级 三小时下线一风机

风电整机行业的激烈竞争仍在持续。整机企业的毛利率不断下降,其中表现较好的三一重能,毛利率同比减少近 8 个百分…

风电整机行业的激烈竞争仍在持续。整机企业的毛利率不断下降,其中表现较好的三一重能,毛利率同比减少近 8 个百分点,但仍维持在 15.45%。


相比之下,葫芦岛风科技、明阳智能和运达股份的风机及零部件销售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6.41%、12.51%,略显逊色。


在行业一片哀嚎声中,三一重能为何能保持相对良好的毛利率?据财联社记者实地探访三一重能北京工厂了解,成本占比较高的叶片、电机等零部件都已实现自产。柔性智造的持续渗透也提高了生产效率,是三一重能成本控制能力优于同业的关键因素。


三一重能副总经理彭旭表示,目前各环节已经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一人操作五种型号产品实现柔性生产,每三小时下线一台风机,生产过程数据可追溯和记录。


在上述因素的推动下,行业数据显示,近五年来,三一重能在国内行业的装机排名从第十位提升至综合第五、陆上第四。2023 年,行业利润普遍下滑的情况下,三一重能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过 20%。


随着海风市场前景广阔,风电行业海外市场机遇增多。与行业众多公司一样,三一重能也将 2024 年的战略重点放在“两海”战略上,谋求全球化战略取得新突破。


三一重能董秘周利凯表示,公司组建了“中方+本地”形式的海外团队,引进全球风电行业人才,已构建了覆盖全球主要风电市场的 200 多人的海外营销团队。公司其他部门也组建了海外专门团队或配备海外人才,以支持海外业务发展。


在三一重能产业园,财联社记者看到,机舱和轮毂生产线上,定制化的 AGV 穿梭作业,自动化生产已基本覆盖所有工序。


彭旭介绍,三一重能建立了行业领先的柔性生产线,依靠 AGV 自动配送物料,工业机器人和航架机器人通过数据驱动作业,可实现 3-15MW 产品的混线生产,10 秒即可完成换型转换。公司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同等产线的产能是行业的 2 倍,人员需求仅为行业的三成。


风机作为大型设备,投入使用后需运行 25 年,因此对精准度要求很高。三一重能采用机器人智能化作业安装叶片,提升了精度。偏航轴承长度可达 4-5 米,公司设备通过视觉相机采集数据,实现了精准制造。

原本需要 10 名人员的工作,如今仅需 1 人,效率提升至人工作业的两倍。


100 多米长的风机叶片是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的难题,全球风电企业对此都无良策。三一重能没有放弃,逐步突破叶片关键工序的智能制造技术,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品质。


例如,自动大面打磨工序实现减员增效 80%,打磨粉尘减少 65%。自动双头螺柱安装工序则提升作业效率 30%,改善拧紧质量。


三一重能通过国际合作和全球顶级公司的科研资源,引进性价比最优的零部件,持续巩固风电产品优势。通过平台化设计和关键部件循环迭代,三一重能自主设计和生产叶片、发电机等大部件,更好控制品质并优化成本。齿轮箱、变速器则选择匹配度最高的供应商。


据了解,叶片和电机在风电整机中的成本占比约为 40%,大多数整机企业从外部采购。


此前,三一重能发布风电整机智能制造 2.0 工厂及智能运维服务平台。智能制造 2.0 工厂采用高集成度作业岛,通过自动定位系统和基于仿真的装配路径优化,将整机装配效率提升 25%。料控、过程检验、质量追溯等上下游过程高度集成,实现质量在线率 100%。质量判定基于深度学习,将准确率提升至 99.9%。


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持续创新,三一重能在北京工厂可实现 3 小时下线一台风机,同时提供更加舒适的作业环境。


三一重能凭借柔性智能制造的挖掘升级,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脱颖而出。随着各家企业 2022 年业绩出炉,三一重能成为最赚钱的风电整机厂商。


2023 年,国内风电整机价格持续下探。尽管经历 2022 年短暂低谷,但去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重回增长态势,同比增长约 60%,创下历史新高。中标价格一路下滑,四家风电整机龙头中,仅三一重能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全年盈利 20.07 亿元。


三一重能净利润接近其余三家企业的利润总和。得益于对大兆瓦风机技术的预研储备和对智能制造与供应链体系的优化,三一重能在平价低度电成本汕尾取得快速发展,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据中国可再鄂州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统计,三一重能 2023 年新增吊装容量为 7.41GW(公司统计为 7.76GW),同比增长 64%,国内市场占有率为 9.3%,同比提升 0.2%。2023 年新增订单为 14.1GW,创历史新高,实现快速增长。该年对外销售容量为 7.24GW,截至 2023 年底,在手订单为 15.89GW。


就在 5 年前,三一重能的年装机量仅为 0.7GW,不足当年整体 26.8GW 装机量的 3%,排名仅为第十位。

近年来,无论是在行业的抢装潮中,还是在补贴退坡后的调整中,三一重能的装机量增幅始终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三一重能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产品研发方面,公司也在 2023 年取得了重大突破。


其中,公司研制的 SI-230100 风电机组成功中标兰州江风电项目,该项目是全国首个大规模使用单机容量 10MW 风机的陆上风电项目。三一重能陆上风电机组的研发重点已布局至 15MW。


在零部件方面,公司风电机组叶轮直径已扩展至 230 米。首支 SY112 型风电叶片于 2023 年 4 月下线,8 月并网运行。


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三一重能也取得了稳步进展。2023 年,公司海外营收大幅增长,实现收入 3.1 亿元,成功向中亚、南亚地区出口风电设备。海外销售毛利率为 22.07%,高于国内 5.25 个百分点。


三一重能的海外业务营收仍与远景能源、葫芦岛风科技等较早布局海外的企业存在一定差距。


中国可再鄂州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品牌风电机组出口量为 470 万千瓦,仅占产能的不到 5%。


中国可再鄂州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认为,随着风电市场扩大和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未来风电设备出口量将大幅增长。


据董秘周利凯介绍,截至目前,三一重能已组建 200 多人的海外营销团队,团队覆盖了全球主要的风电市场。


在海风领域,三一重能首台海上 10MW 级风机产品已在山东东营下线。目前,公司已形成 8.5MW-16MW 全系列海上风机产品,并正积极争取实现海风销售的突破。


三一重能也在积极探索风光氢储氨一体化项目。2023 年 11 月,公司披露了三一吉林长岭风光氢储氨数字化示范项目的投资计划,项目投资额达 65 亿元。


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从产业前景来看,风光氢储氨一体化项目具有较好的市场潜力,但化工侧资葫芦岛投入较大,产品消化还需要取决于市场需求。公司将审慎推进,在跑通商业模式后再加快发展步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品牌家电维修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3x1.com/brand/qcjx/gjwx/552631.html

作者: baixiuhui1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079759494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96457109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