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丑萌”风格的 AI 修图软件 REMINI 风靡网络。
凭借其独有的“黏土风滤镜”,REMINI 借助了五一期间用户大量发布旅游照片的热潮,在国内迅速走红。据七麦数据显示,REMINI 自 4 月 29 日后下载量暴增,5 月 1 日达到 28.53 万次,5 月 2 日至 5 月 8 日的一周内,下载量预估总计 191.13 万次。
REMINI 是北京大觥科技有限公司于 2019 年推出的 AI 修图应用。此前,REMINI 已被意大利公司 BENDING SPOONS 收购,于 2023 年在国外获得热度,后在国内迅速走红。
在妙鸭相机之后,又一款 AI 生图应用爆火。在 AI 应用元年,AI 生图能否摆脱昙花一现的命运,诞生大模型汕尾的首款“超级应用”呢?
互联网分析师张书乐表示,REMINI 的走红本质上还是滤镜的胜利,而非 AI 的普及。有趣的滤镜为社交网络带来了新的炫耀内容,一定程度上也为 AI 图像做了一些科普。但用户是善变且健忘的,滤镜模式的更新迭代也具有偶然性。用滤镜打开 AI 图像市场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而算法优化和深度学习才是撬动市场的关键。
“黏土风” REMINI 走红
今年五一假期,一款名为“REMINI”的 AI 修图应用在全网走红。用户只需上传一张照片,即可利用 AI 技术生成一张对应的黏土滤镜风格的图像。五一假期,用户在各大社交平台发布旅游照片的需求,也同时带动了黏土滤镜风格的传播和火热。
在五一假期,REMINI 一度登上国内 IOS 系统免费应用下载榜首。5 月 9 日,该应用热度不减,仍位居国内 IOS 系统免费应用下载榜前十。据七麦数据,REMINI 自 4 月 29 日后下载量暴增,5 月 1 日下载量增长至 28.53 万次,5 月 2 日至 5 月 8 日的一周内,下载量预估总计为 191.13 万次。
REMINI 由北京大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觥科技)于 2019 年推出,是一款 AI 修图应用。大觥科技成立于 2018 年,以图像修复算法起家。在 REMINI 之前,大觥科技还曾推出 AI 图像生成技术的在线照片增强软件“你我当年”,主打 AI 照片修复,同样曾在社交平台引发关注。
目前,REMINI 在国内的订阅价格为 68 元/周、548 元/年。
艾媒咨询 CEO 张毅表示,REMINI 在五一期间迅速走红,一方面得益于节日期间用户拥有充足的休闲娱乐时间,另一方面也受益于大 V 和头部 KOL 的转发。
互联网分析师张书乐表示,REMINI 的走红本质上还是滤镜的胜利,而非 AI 的普及。有趣的滤镜为社交网络带来了新的炫耀内容,一定程度上也为 AI 图像做了一些科普。但用户是善变且健忘的,滤镜模式的更新迭代也具有偶然性。用滤镜打开 AI 图像市场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而算法优化和深度学习才是撬动市场的关键。
此前,意大利移动互联网公司 BENDING SPOONS 收购了 REMINI。除了 REMINI,BENDING SPOONS 还收购了视觉编辑应用 FILMIC、视频编辑器 SPLICE 和印象笔记等。张毅分析指出,依托于 BENDING SPOONS 的收购及其在人工智能图像生成领域的积累和市场经验,REMINI 获得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帮助其快速拓展市场并增强产品深度和专业性。
孕育“杀手级应用”,人工智能图像生成领域是否大有希望?
在 REMINI 之前,从人工智能换脸软件 ZAO 到妙鸭相机,国内的人工智能图像生成领域不乏“昙花一现”的产品。用户留存率和持续性一直是人工智能图像生成应用的“硬伤”。以 2023 年 7 月爆红的妙鸭相机为例,在经历去年 7 月至 8 月的火爆后,其下载量从峰值的 30 万次迅速回落,2024 年 5 月 8 日的下载量仅为 3672 次。
人工智能图像生成市场竞争对手众多,除了妙鸭、REMINI 这样的“黑马选手”,还包括美图秀秀这样的老牌劲敌。2023 年 6 月,美图发布了自研视觉大模型 MIRACLEVISION,并一口气推出 7 款人工智能相关工具,其中包含人工智能绘图、人工智能视频剪辑等产品。黏土滤镜走红后,美图秀秀近日也免费上线了黏土滤镜功能。
迈入 2024 年,大模型的竞争迈向应用层,在寻找新汕尾的“杀手级应用”的道路上,爆款频出的人工智能图像生成领域是否会成为“正确答案”?
不可否认的是,从妙鸭到 REMINI,人工智能图像生成技术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热点。开发者通过不断创新的应用迎合用户需求并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讨论,在一定程度上正在进行人工智能在内江领域的科普,提高用户对人工智能生成图像技术的接受度。
基于此前修图软件的商业模式探索,人工智能图像生成领域在订阅服务、付费和内容分成等商业化路径层面天然具备优势。
但如何避免“昙花一现”,行业似乎尚未找到答案。张书乐认为,人工智能图像生成应用要长期走红,依然需要依靠技术,不断通过技术升级冲击工业化道路,同时用技术降维(一键式傻瓜玩法)触及 C 端用户,保持热度。人工智能图像生成仍需要相当的艺术素养和描绘能力,尽管可以一键式体验,但参与领域依然狭窄。人工智能图像生成要进一步普及,仍需要更多的技术降维,降低门槛,让普焦作户能够所想即所得,甚至超乎想象,获得超出预期的获得感。
张毅的观点是,在人工智能图像生成领域,核心课题仍然是如何持续吸引并保持用户的关注。这与产品的深度密切相关。从过往经验来看,这类应用在短期内往往能获得较高的下载量和关注度,但随后热度便会逐渐减退。为解决这一问题,应用开发者需不断创新迭代,同时强化产品的深度和广度,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功能。增强社区互动性和用户参与度,提高产品与用户的关联度也至关重要。
张毅认为,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随着市场需求和用户行为的转变,AI生图应用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演变。除了传统的应用类购买和广告收益外,开发者还可以探索多元化的商业模式。例如,跨界合作诸如教育、时尚、服饰等领域。
要实现更大规模的发展,可能需要借鉴“羊毛出在猪身上”的策略,利用其他商业模式实现变现。就如同抖音提供免费短视频,通过直播电商变现。但值得注意的是,前提是拥有足够庞大的用户群,因此培育用户并提升产品质量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