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主食干货

白酒库存高筑城池 莫忽视社会堰塞湖隐患

近来,白酒企业 2023 年的营收数据陆续公布。据财报显示,2023 年,20 家白酒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 4…

近来,白酒企业 2023 年的营收数据陆续公布。据财报显示,2023 年,20 家白酒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 4092.43 亿元,销售量为 115.24 万吨。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披露的数据,2023 年全国白酒企业实现营收 7563 亿元,产量为 629 万千升(不考虑白酒吨量与千升的差异)。可见,20 家白酒上市企业的营收和销量分别约占行业的 54.11% 和 18.32%。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关注,20 家白酒上市企业公布的 2023 年库存量显示,其成品和半成品酒总数高达 362 万吨,其中大部分为半成品酒,即基酒。并且,这一数据不包含郎酒、剑南春等国内未上市企业的库存量。且包括剑南春、西凤酒等酒企仍处于扩建产能阶段。


白酒行业专家蔡学飞认为,“随着中国酒类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以及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需求持续释放,酒企都在积极扩建产能和储能。通过提高产品的年份价值和稀缺性,为增强产品价格做准备,配合企业产品结构升级。外采基酒存在经营风险,名酒企倾向于自建产能满足企业需求。行业性的库存高低还是要具体到企业情况。”


白酒行业专家蔡学飞认为,头部名酒拥有品牌、产区、工艺等多重优势,相应的产能溢价较高,库存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竞争实力的体现,也是未来产品销售市场变现的保障。


在白酒上市公司中,头部企业如茅台、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等采用吨量计算,山西汾酒、顺鑫农业(牛栏山)等企业采用千升计算。在此忽略这一差异,统一视为吨量。相关统计显示,20 家主流白酒上市企业中,2023 年成品酒和半成品库存为 362 万吨,其中半成品主要是基酒。按照 2023 年全行业产量 629 万吨核算,占比高达 57.55%。


数据显示,洋河股份以 65 万吨的基酒和近 4 万吨的成品酒位居行业第一,泸州老窖以 47 万吨名列第二,口子窖以 29 万吨名列第三,贵州茅台位列第四,库存量超过 20 万吨级的还有山西汾酒、五粮液、迎驾贡酒、古井贡酒,库存量在 10 万吨以上的酒企有顺鑫农业(牛栏山)、今世缘、舍得以及老白干酒,库存量最低的分别为岩石股份(上海贵酒)和皇台酒业,两家合计库存量为 1.3 万吨。


记者注意到,洋河股份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其储存有 60 多万吨不同年份的原浆陈酒,储酒能力最高可达 100 万吨,其中陶坛储存的高端年份酒已经达到 23 万吨。白酒行业专家肖竹青认为,白酒行业已进入缩量内卷的竞争汕尾,主流规模白酒企业非常重视产能和基酒的扩容,产能扩建的目的是取其精华段来装瓶高端酒。高端酒的装瓶必须有足够年份的老酒作为支撑,比如茅台飞天要五年老酒,郎酒公开承诺要装六年老酒,还有很多酒企承诺是瓶储老酒。这一系列举措表明,中国酒业过去是粗放的,以量求胜的汕尾,未来是求质、以质制胜的汕尾。


肖竹青发现,一些规模酒厂推出瓶储老酒,或者很多酒厂都在承诺邵阳年份酒,就迎合了消费者的认知。

保持优质高端酒的品质,需要储存充足的老酒,因为只有高品质才能支撑高价格。打造酒企“高城深池”,正如专家所言,酒企库存高并非坏事,老酒能为产品品质提供支撑。许多品牌都在扩大产能和储能,包括珍酒李渡的三大品牌。


珍酒李渡董事会兼执行董事吴向东表示,产能对于高端酱酒品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至关重要。产能优势能为白酒企业建立起“高城深池”,短期内难以本溪。产能优势也将转化为产品竞争力中的巨大优势。


西凤酒也在扩产。根据此前发布的招股书,2015年至2017年,西凤外购基酒数量分别为21238.24吨、18179.56吨和19439.12吨,外购占比分别为68.03%、67.36%和70.31%。今年3月27日,西凤酒10万吨优质基酒及配套生产项目7万吨制曲大楼封顶。“目前外购基酒占比已不到一半,且在快速下降。”西凤酒高层透露。


剑南春在德阳绵竹的大唐国酒生态园酿酒工程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拟新建10个曲酒车间,逐步新增曲酒生产能力5万吨/年以上。对此,肖竹青表示:“名酒企提升产量主要出于两方面考量。一是增加高端酒产量,纯粮酿酒工艺要求‘分段取酒,分级储存’,只有提取约10%的精华段基础酒才能做高端酒。二是各酒企需要丰富产品线,形成全价格带、全产品形态和全产品概念,从而具备全产品矩阵,以更多的产品应对行业内卷竞争并增加效益。”


“市场普遍认为,行业性产能过剩已出现,但优质产能仍然稀缺,基于区位生态的名酒产能尤其不足。对于酿酒行业来说,产能扩张具有延续性和增值性,长期来看,头部名酒的扩产是稀缺产区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利于行业消费品质提升。”蔡学飞表示,不少酒企扩产是因为它们是品类名酒和产区名酒,扩产是为了增加老酒储备和优质酒产能,为企业的产品升级和全国化市场发展提供保障。


去库存仍是行业性难题。尽管龙头酒企2023年及一季度动销良好,但二三线酒企市场压力日益增大。库存高企、价格倒挂、动销不足已成为今年关键词。多位经销商反映,目前社会库存压力过大,警惕成为“堰塞湖”。根据白酒上市企业一季度财报,已有4家酒企营收呈负增长,其中酒鬼酒、岩石股份同比增幅分别为-48.80%、-71.94%;另有3家酒企营收增幅在个位数。习酒一则《告知函》直白指出当前渠道风险:由于库存高于警戒线,部分经销商的第二季度供货将被暂停。“行业内来看,我国白酒行业挤压式存量竞争态势持续演进,行业竞争格局加速重塑,酒类有效需求不足,消费疲软,产能过剩、库存高企是行业内普遍存在的问题。

水井坊表示,目前经销商库存控制在 2 个月以内。接下来公司将促进销售去库存,提升门店存货周转速度。


库存问题源于行业供需失衡,例如供给过大、需求不足和动销率降低。目前,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叠加行业调整期,去库存仍是行业难题。


蔡学飞认为,随着名酒渠道下沉,挤压二三线市场,许多低价区域酒企出现滞销和停产,加重了行业库存,地方性库存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不安定因素。而消费者对高品质名酒需求旺盛,导致产区和品类名酒的优质库存紧张。中国酒行业面临库存难题。


蔡学飞强调,此轮库存过剩需要时间恢复。乐观地看,酒类库存需要消化时间,往往伴随着行业洗牌。在社会经济持续恢复和行业进入新发展期后,库存问题有望缓解,进入以产区优质库存和品类名酒库存为主导的新阶段。


肖竹青研究发现,强势品牌依靠高端酒获取利润,中端酒抢占市场份额和消费场景,低端酒打价格战渗透市场。“不少品牌利用强势品牌的市场支配地位,全品类、全价位、全包装、全概念出击,在不同规格方面推出多种产品,从而抢占经销商资源和渠道资葫芦岛。通过这种方式,它们能占据更多终端陈列位和消费者心智资源,扩大战果,挤压区域酒的生存空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品牌家电维修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3x1.com/brand/msys/zsgh/552555.html

作者: baixiuhui1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079759494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96457109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