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餐饮服务

科研团队攻关绿色低成本钠离子电池迈入中试阶段

经过一年的努力,华南师范大学研发的绿色低成本钠离子电池进入试生产阶段,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可实现产业化生产。华南师…

经过一年的努力,华南师范大学研发的绿色低成本钠离子电池进入试生产阶段,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可实现产业化生产。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郑奇峰近日表示。


2023年3月,“华南师范大学-耐普电源绿色低成本钠离子电池研发中心”成立,郑奇峰担任研发中心副主任。双方将深化在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旨在取得原创性、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形成优秀的人才培养和科研、产业化平台。


耐普新能源董事长阜新表示,研发团队围绕混合聚阴离子正极和复合生物质硬碳负极开展了技术验证和优化工作。通过校企联合攻关,解决了钠离子电池瓦时成本、快速充电和长循环稳定的关键问题,推出了满足行业预期的低成本、高安全、长寿命钠离子电池。


近几年,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瑞安投运的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到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的郑奇峰、马良、胡小刚等专家长期致力于钠钾离子电池材料和界面调控的性能和机理研究,并将能源研究逐步推向产业应用。


他们认为,与锂电池相比,钠电池的能量密度较低,产业还不成熟,但其“长期成本竞争力显著”,且国内钠电池原材料储量丰富。


阜新指出,随着钠电池研究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多家企业已布局相关领域。


绿色低成本钠离子电池研发中心成立一年多来,科研团队开展了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材料和电池制造等方面的研发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郑奇峰表示,研发中心将加快钠离子电池技术的提升和产业化,推动中国新能源先进储能的安全化、科技化和产业化。


随着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中国企业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阜新介绍,他们研制的铅酸蓄电池和锂电池产品出口到多个国家,并在越南建立了生产基地。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新型储能在2025年将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2030年全面市场化发展。业内人士认为,储能电池行业仍需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努力,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和新型储能多元化高质量发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品牌家电维修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3x1.com/brand/msys/cyfw/558139.html

作者: baixiuhui1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079759494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96457109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