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华东理工大学中法工程师教育产教融合理事会在上海正式成立,中法两国十余家相关企业共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法国工程教育历史悠久,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2019年,华东理工大学联合法国化学工程师联盟成立国际卓越工程师学院(以下简称“国卓学院”),致力于打造具有中法特色的产学融合创新体系,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精神丰富的高素质人才。经过5年的发展,该学院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科技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展示了中法工程教育模式融合与创新的初步成效。
根据备忘录,理事会成员单位作为国卓学院的重要合作伙伴,主要任务是为企业储备人才,探索企业与院校双轨培养机制,为培养卓越工程人才搭建实战能力培养平台。成员单位将深度参与国卓学院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质量评价,并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国卓学院将与成员单位携手探索企业与院校双轨培养机制,共同探寻产教融合的最佳路径,双向奔赴、相互赋能,推动工程教育创新发展。
出席成立仪式的法国驻上海总领事王度(Joan Valadou)致辞表示,今年是法中建交60周年,中法工程师教育产教融合理事会的成立可谓恰逢其时、意义深远。过去20年来,法国的顶尖大学和工程师学院与中方不断合作,积极探索新的教学路径与教学模式,华东理工大学与法国化学工程师院校联盟合作创建的国际卓越工程师学院就是一个典型代表。理事会的成立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同时也帮助企业吸纳具有多元文化背景和创新精神的工程科技人才,期待理事会在未来能够蓬勃发展。
华东理工大学校长轩福贞表示,华东理工大学自建校以来,始终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原则,着力培养支撑强国建设的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作为中法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在推动国相交、民相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理事会的成立,是打造产教融合培养卓越工程人才新载体的有益探索,也是推进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互相融合的切实举措。他希望各方以此次理事会成立为依托,促进教育体系与产业体系的有效对接,塑造链条式的联动育人生态,在构筑国际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新格局中走在前列、作出表率。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叶霖霖表示,上海正在积极推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法国在工程师培养领域享有盛誉,这种教育模式的成功得益于校企之间的紧密合作,希望校企双方以中法工程师教育产教融合理事会的成立为新起点,共同推动工程教育创新发展,将上海打造成国际卓越工程人才聚集高地,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
5月7日,华东理工大学中法工程师教育产教融合理事会在上海成立。同时举办了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国际卓越工程师教育论坛。
中法工程教育界和产业界的专家、企业家们共同参与了论坛。他们深入探讨了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并致力于推动工程教育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