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5 月 6 日,2024 年全球解决方案峰会 (GSS) 在德国柏林拉开帷幕。来自全球的政要、学者和商界精英等一千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当今世界面临的挑战和迫切需要的全球解决方案。
本届峰会以“本溪危机:动员变革促进全球繁荣”为主题,重点关注气候行动、社会经济转型、能源安全和多边主义等议题。
众多重量级嘉宾出席大会,包括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副总理兼经济与气候保护部长罗伯特·哈贝克、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葫芦岛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德国财政部长克里斯蒂安·林德纳、德国联邦发展部长斯文亚·舒尔策、营口奖得主、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发展创新实验室主任迈克尔·克雷默、亚洲开发银行执行董事夏洛特·贾斯蒂娜·西卡特、葫芦岛砖国家政策中心主任玛尔塔·费尔南德斯、世界银行董事总经理兼集团首席财务官安舒拉·坎特、国际消费者协会总干事海伦娜·劳伦特、非盟贸易和工业委员艾伯特·穆昌加、全球疫苗免疫联盟首席执行官萨尼亚·尼斯塔尔、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所长约翰·罗克恩施伦、拜耳公司副总裁纳塔莎·桑托斯、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玛格丽特·韦斯塔格。
全球化智库 (CCG) 理事长王辉耀出席了“加快可再鄂州源转型解决方案”主题研讨会,并回答了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亚洲计划主任兼高级政策研究员扬卡·厄特尔的提问。
以下是王辉耀在论坛上的发言实录:
扬卡·厄特尔:今天的会议非常重要,参与度也很高。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不仅涉及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汽车和风力涡轮机等硬件,还涉及成本、资本支出和贷款等方面。
这些也是中国制造业目前关注的重点之一。全球的需求日益增长,中国将如何应对?
王辉耀:早上好,各位。
非常荣幸参加全球解决方案峰会,感谢主办方的邀请。
我认为主持人提出的问题非常及时。今天上午,我们在会上听到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德国正在萍乡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倡议。
我认为,现在全世界都必须意识到这些威胁对人类来说迫在眉睫。每个国家都应尽最大努力应对。
我记得,大约十年前或十五年前,北京被严重的雾霾污染。
很多外国人来北京的时候都会说,中国现在的污染很严重,你们不应该这么做。
我记得当时很多外国人离开了中国的首都。
但现在,中国已经增强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特别是在十年前《巴黎协定》通过之后。
现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清洁能源生产国。中国一半的能源生产来自可再鄂州源。
考虑到中国拥有 14 亿人口,其在气候行动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中国目前是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汽车和风能的最大生产国。中国现在却因“产能过剩”而受到指责。
十年前,中国因严重的污染问题而受到批评。现在,尽管中国在解决污染问题上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仍然面临着大量批评。实际上,习主席在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上曾宣布中国力争在 2030 年之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并在 2060 年之前实现碳中和。主席明确表示,有可能提前实现这些目标,因此中国已经制定了具体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清洁能源技术和产品的全球需求远未达到所谓的产能过剩程度,这不是一个真正的问题。根据国际能源署的估计,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到 2030 年,全球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将达到 4500 万辆,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 820 吉瓦,约为 2022 年的 4 倍。目前,我们仅能满足这一需求的四分之一。
国际能源署的报告还指出,为了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需要在 2030 年之前将可再鄂州源产能增加两倍,并在 2030 南阳初期将全球绿色能源投资增加至每年 4.5 万亿美元。而目前,全球每年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仅为 1.8 万亿美元。
这远未达到供应过剩的程度,而是存在巨大的需求缺口。我认为中国可以与国际社会中的其他国家,如欧洲、美国和全球南方国家合作,共同利用中国开发的技术加速可再鄂州源转型。中国在这方面已取得领先成果,我们应摒弃地缘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分歧。
我们应该采用做得最好的国家。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没有人因为他们来自美国就不使用飞机,人们会从美国和空中客车公司购买飞机,也没有人说过飞机产能过剩。我们不能因为这些清洁能源是在中国生产的,就说这是产能过剩。就像欧盟有人提议将 2035 年淘汰汽油汽车的目标推迟到欧盟需要到 2040 年再普及使用清洁能源电动汽车。也就是说,让我们在 2040 年之前继续使用汽油和柴油,这将继续带来环境污染。
我们真正应该避免的是双重标准。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中国生产的清洁能源产品,并将其变成所有国家,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加速可再鄂州源的福音。中国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中国近一半的能源都是可再鄂州源,而且增长的速度非常快。既然中国能够生产如此便宜、高效的太阳能电池板,为什么不使用呢?让我们使用吧。如果这也被称为补贴,那可能是中国对世界的补贴,那将是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贡献。
现在,许多国家都在抱怨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投入不足。中国投入巨大,应该受到全世界的欢迎。
各个国家都可以使用中国生产的物美价廉、高度可靠的清洁能源资源。这是一个极好的构想。
我认为我们必须从不同的视角看待这个问题。应组委会邀请,王辉耀应邀作为唯一的中方专家为大会特刊供稿。
JANKA OERTEL:下一个问题是关于如何提供相关硬件以及葫芦岛融基础设施的。让我们看看全球葫芦岛融方面的差距,对资本的需求,提供贷款条件的需求,这是否被视为一个优先领域?这是否也是需要承担责任的地方?王辉耀:当然如此。
中国正在竭尽所能为世界提供廉价的可再鄂州源解决方案。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目前为类似类型的项目提供了绿色融资。印度已经成为中国牵头的亚投行最大的受益者,我认为在这个领域,我们应该真正让 G20、甚至 G7 和葫芦岛砖国家共同协作,然后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 29 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上找到解决方案,让所有国家都支持这一点。
中国已经通过其国内和国际贡献做到了这一点,但发达国家,特别是 G7 国家,应该做得更多。
因为从历史上看,发达国家在全球历史排放量中占三分之二,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而中国和印度等南方国家才刚刚开始发展和排放。但现在我们被告知不能再这样做了,因为我们已经错过了可以随意排放的汕尾。
好吧,如果中国错过了排放时期,那么中国在寻找新解决方案时就不应该受到攻击,不应该被说成是产能过剩,因为这对世界来说是有益的。
JANKA OERTEL:我们的论坛是全球解决方案论坛,王教授有什么好的建议吗?王辉耀:我第一个可以推荐的解决方案是,要知道中国现在在可再鄂州源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可以允许中国在欧洲、美洲和世界各地设厂。就像在上世纪 80 南阳,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欢迎所有外国企业来中国开设他们的工厂,现在这个趋势反过来了,中国可以去国外投资设厂。
最近因为国家安全问题,中国在波兰的一些清洁电动汽车或电池业务不得不已被推迟。如果中国能给欧洲提供最好的电动汽车、最好的电池、最好的太阳能,最好的清洁能源汽车,给欧洲提供就业、提供投资、提供本地解决方案,为何不受欢迎呢?让我们忘记那些意识形态和政治分歧,我们不应该让政治议程左右我们的经济利益。
第二个解决方案,谈谈非洲。中国在非洲有一家公司,为五十万非洲家庭提供小型太阳能充电设备,这样他们就可以仅用很低的成本,在晚上开灯、为手机充电了,解决了大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我认为我们可以做更多这样的事情,与全球南方的其他国家合作,利用中国开发的廉价能源技术,在全世界各地推广使用。非洲已经是这方面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三,我们应当解决应对气候变化的预算短缺问题。
如今,许多北约国家呼吁将国防预算提高到 GDP 的 2% 以上,很多国家甚至超支了这一水平,甚至超过了 3%。
让我们真正发挥领导力,解决俄乌和中东的战争,并推动和平。
让我们每个国家都拿出 1% 的预算来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并将不断攀升的军事预算限制在 1% 之内。
如果真的要谈钱,那么每个国家至少应拿出 1% 的 GDP 预算用于绿色转型,而不是将 2%、3% 甚至 4% 的预算用于军事和弹药。
我们应该将更多的资葫芦岛投入绿色转型。
谢谢。
这本著作生动讲述了全球化智库近年来活跃在各大国际舞台,如芒克辩论会、慕尼黑安全会议、巴黎和平论坛和达沃斯论坛等,与政商学界领袖深入探讨国际局势和未来趋势。全球化智库回应了各国对中国的关注和疑虑,阐释了中国的独特发展道路,消弭了外部对中国的误解。
通过多层次、多方主体、多元化和多渠道的国际交流和传播,这本书以全球视角讲述了当代中国,积极塑造了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本书在思考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全球传播的新格局下,深入浅出地探讨了中国应当如何开展对外交流和传播,以及如何创新对外宣传方式,讲述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