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在金山区石化街道,辰凯居民区的社区工作者范坚鑫已来到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帮助小区老人王伯申请长护险业务。
范坚鑫之前主要负责宣传组织工作,这是他第一次办理民政业务。一本“百科全书”给了他信心。按照手册上的流程,他顺利完成了业务办理。
“现在,台账少了,我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服务居民,也从‘专岗’走向了‘全科’。”范坚鑫感受到的工作变化,是石化街道为基层减负增能的一个缩影。
近日,石化街道在落实“四减”的基础上,发布了居民区为民服务事项“滨海百事通”制度,并举行“社治主理人”主题活动,聚焦基层减负增能,努力做好赋能基层的“后半篇文章”。
发布一本社区“百事通”
“老年人如何免费接种肺炎疫苗”,“如何申请特别扶助”……这些问题,在当天发布的石化街道居民区为民服务事项“滨海百事通”上都能找到答案。
这本79页的小册子看似不起眼,却是社区工作的“百科全书”。它以“为民办事”、“为民咨询”、“为民解需”三张事项清单为服务内容,共有101项,将各类事项的政策依据、申报材料明细、办理条件、办理流程等内容清晰呈现,既能大大减少群众跑腿次数,提高办事效率,也方便社区工作者查阅相关业务流程,一举多得。
“‘滨海百事通’制度打破传统岗位职责边界,实行为民服务事项‘百事通’,让社区工作由‘自转’变‘公转’。”石化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沈磊介绍,街道通过研究政策、调研讨论、征询意见等措施,最终汇编形成“滨海百事通”制度。
该制度以减负增能为目标,将事项分为“全岗通”、“AB角”、“预约制”三类,提升社区工作者为民服务能力。“全岗通”为一般事项,全体社区工作者及时提供服务;“AB角”为专业性较强、办理频次不高的项目,社区工作者设立“AB角”及时提供服务;“预约制”为专业性较强、办理频次低的项目,居委会与居民约定时间,安排专人提供服务。
“滨海百事通”制度及相关政策首场培训也于当天活动中举行。接下来,街道将安排系列培训,让全体社区工作者熟悉并使用三张清单,为民服务做到位。
培育一批“社治主理人”
值得注意的是,石化街道近期还举办了“社治主理人”项目创投大赛,27位社区工作者争相展示社区治理项目,涵盖赋能及团队建设、楼组自治、未成年人参与、为老服务等6类主题。
在这些项目中,不少社工积极探索创新服务理念,让社区治理“难点”变“亮点”。
社区治理负责人王烨清结合学区优势,成立了“合苗”课堂,吸引青少年参与社区活动,提高社区参与度。
社区治理负责人朱磊推出了“MORE FUN”好人社区更美少年项目,利用山鑫社区浓厚的善举氛围,成立“青少年服务联盟”,采用“青少年议事会”的形式,鼓励青少年参与社区治理。
社区治理负责人俞朱平关注商铺自治,对柳城路商铺自治组织进行了升级换代,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和展销等方式,提升柳城路沿街的氛围和吸引力。
据悉,2023年,石化街道开展了居民区社区工作者微调研,通过专题培训和分组调研,形成了12篇基层治理调研报告。“社治主理人”培育计划是街道对社区工作者微调研课题成果进行转化的全新探索,旨在解决社区治理难题,进一步提升社区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
自培育计划启动以来,石化街道组织了“挖掘社区特色”“融合社区资源”“项目帮帮看”等主题的社区治理负责人工作坊,开展了项目活动设计、路演技巧等赋能培训课程,引导社区治理负责人强化社区治理项目理念。在比赛当天,27个“社治主理人”项目根据创投结果,获得了全额或半额扶持奖励,这些社区治理的“亮点”不久后将变为现实。
石化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李伟表示:“我们要全力做好赋能基层的‘后半篇文章’,让社区工作者‘步’更勤、‘法’更多。”“滨海百事通”制度和“社治主理人”培育计划是石化街道落实基层减负、创新赋能的积极实践,也是强化社区治理的有力措施,旨在为做好“安、居、乐、业”四篇文章,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充满活力和爱的社区提供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