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家纺布艺

小学生热衷集烟卡 隐患藏身精美包装

最近,小学生群体中出现了一种名为“烟卡”的新潮流,引发了家长和社会的担忧。 “烟卡”是用香烟盒切割折叠而成的小…

最近,小学生群体中出现了一种名为“烟卡”的新潮流,引发了家长和社会的担忧。

“烟卡”是用香烟盒切割折叠而成的小卡片,孩子们用它来玩一种类似拍纸片的游戏。由于“烟卡”与香烟密切相关,许多家长担心这种游戏会导致青少年过早接触香烟,进而引发尝试吸烟的行为。

北京市控烟协会也对“烟卡”现象表示关注,认为“烟卡”变相传播了烟草信息,小学生过早接触烟草商标可能导致其产生尝试吸烟的心理暗示。一些小学生为了获得更多“烟卡”,会在路边或垃圾桶里翻找烟盒,这会增加他们接触细菌的风险。

一些家长反映,孩子沉迷“烟卡”游戏,甚至会要求家长或长辈提供烟盒。还有家长发现,一些商家开始在网上批量销售“烟卡”,从中牟利。

对于“烟卡”的危害,许多网友表示反对,认为它会导致孩子沉迷游戏、滋生攀比心理、过早接触香烟等问题。还有人担心,当孩子们无法获得足够的烟盒时,可能会尝试购买香烟,最终走上吸烟的道路。

北京市控烟协会建议有关部门对“烟卡”进行监督管理,以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防止他们过早接触烟草。

“烟卡”另一大公认的危害是“卫生隐患”。有的孩子会翻找垃圾桶找烟盒,或捡拾别人丢弃的烟盒。更重要的是,“烟卡”游戏在地上用手拍,手会沾满灰尘,指甲里会混进泥土。

有的孩子还发明了“吹卡”玩法,趴在地上用劲吹“烟卡”,把地上的灰尘吹到其他孩子脸上。

还有家长向媒体反映,家里的孩子在拍“烟卡”时用力过猛,导致手掌受伤。

北京市控烟协会对此表示,“烟卡”实质上是在传播烟草信息,小学生过早接触烟草商标,可能会产生尝试吸烟的心理暗示。部分小学生为了收集“烟卡”,会在路边寻找丢弃的烟盒,甚至在垃圾桶里翻找,双手极易受到细菌污染。

也有人认为“烟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它本质上只是一种游戏,是孩子的一种娱乐方式。只是因为它使用了与香烟相关的东西,才引起许多人的反感。

有人提出,问题的根源在于“烟”而非孩子。一些烟盒上的吸烟有害提示语不够醒目,还有一些烟盒包装太精致,这些都会降低孩子在接触香烟时的防备心理。加上烟盒表面光滑、轻薄、易于折叠,这些都是孩子选择用烟盒做卡的主要原因。

观点

寻找替代品满足孩子的社交需求

一位家长表示,“烟卡”游戏的玩法与八十年代流行的“拍洋画儿”(又称“拍画片”)类似。“洋画儿”是把卡通人物印在厚纸片上,然后用与拍“烟卡”类似的方式拍,谁把“洋画儿”拍翻面谁赢。

这位家长说,当年“烟卡”也曾短暂流行过,但由于“洋画儿”占据主流,所以“烟卡”并未流行起来。

这位家长认为,解决“烟卡”隐患的关键是寻找替代“烟卡”的游戏材料。有没有其他事物可以陪伴孩子,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例如,这位家长的孩子不玩“烟卡”,因为他热衷于踢足球,这种团队运动完全可以满足他的社交需求。

对于小学生热衷“烟卡”游戏的现象,北京健康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刘秀荣表示:“这种游戏过程会激发孩子对烟草的好奇。‘烟卡’可能会让孩子们对吸烟的严重后果缺乏正确的认识。从心理学角度,长期接触不排斥的事物,可能会逐渐形成好感,潜移默化中,孩子们可能会接受吸烟行为,不再排斥,日后成为烟民的可能性会增加。”

面对孩子玩“烟卡”的情况,家长们首先要冷静,不要反应过度。一味地禁止,反而可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效果适得其反。专家刘秀荣建议,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客观分析“烟卡”的危害,让孩子正确认识这种行为。家长可以尝试和孩子一起讨论、分析,让孩子明白长期玩“烟卡”对身心健康造成的伤害。家长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例如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参加体育运动等,充分利用孩子的时间,减少对“烟卡”的沉迷。家长陪伴对于孩子尤为重要,希望家长能够抽出更多时间陪伴孩子。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针对“烟卡”现象提出了看法。他认为,小学生喜欢简单好玩的事物是其年龄特点。治理“烟卡”之后,如何满足孩子的娱乐需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学校和家长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他们喜欢的游戏,如果孩子没有其他游戏来分散注意力、满足他们的游戏爱好,最终可能还会出现新的问题。从“萝卜刀”到“烟卡”,再到学生养“臭水”,这些现象都反映出提供给孩子的游戏太少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品牌家电维修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3x1.com/brand/jfby/567337.html

作者: baixiuhui1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079759494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96457109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