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家纺布艺

日本工业曝数据造假 21年前引发发动机丑闻

日本的企业又出了问题,这一次是IHI公司涉嫌数据造假。 另一家日本药企极东公司在过去30年里篡改了一款药品的试…

日本的企业又出了问题,这一次是IHI公司涉嫌数据造假

另一家日本药企极东公司在过去30年里篡改了一款药品的试验数据。

还有丰田子公司的汽车,年初被爆出在碰撞测试数据上造假。

这次的数据造假事件波及了日本多个行业。

造假的时间跨度从20年到30年以上不等,显示出行业内的造假问题已经成为一种系统性的规模化现象,简直就像是大家都在干这事。

这次被曝出造假的IHI公司是一家重工企业,主要生产航空船舶发动机和核电设备。

该公司涉嫌篡改了相关产品测试数据。

在正式投产之前,发动机等产品需要经过一系列测试以评估性能。

为了使数据更具吸引力,公司一直在系统性地篡改各种测试数据,这种行为至少从2003年就开始了。

据报道,该公司20多年来生产的5537台发动机中,有高达4361台的测试数据和各种参数被篡改,占比高达79%。

截至25号,日本政府已派出相关部门进驻IHI公司工厂展开调查。

除了IHI公司,最近还有另一家极东公司多年来生产的一款肠胃药被曝出造假。

这种名为正露丸的药品在日本非常常见。

媒体最近揭露该药品中一种成分生产不足的问题。

为了掩盖这一事实,极东公司在30多年的时间里篡改了药品的试验数据。

目前还没有发现服用该药品导致健康问题的情况。

但另一家药企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小林制药公司生产的一款保健品中含有红曲成分,截至4月下旬,已有5人死亡,257人住院。

目前,两家涉嫌造假的药企已停产整顿并接受调查。

这些造假事件只是日本企业造假问题的冰山一角。

多年来,汽车行业是“重灾区”。

在2023年底,丰田子公司大发汽车的碰撞测试数据被曝光造假。

第三方调查发现关乎生命安全的安全气囊测试数据存在故意造假的情况。

据报道,大发公司涉嫌造假的数据多达174项,涉及丰田旗下多款车型,制造年份从2020年到2022年不等。

不仅丰田自己受到波及,大发为其他品牌代工制造的汽车也有类似问题。

这意味着如果其他品牌的汽车测试数据也被发现造假,同样会被召回。

大发汽车的造假问题远不止于此,在2022年销售到东南亚的汽车中也存在类似问题,数量超过8万辆。

相关的造假行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这意味着大发在3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这样做了。

同样在碰撞参数上造假的还有一些企业,比如高田。

此前,高田旗下的汽车安全气囊被曝出存在严重问题,随后召回的汽车超过了1亿辆,刷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召回记录。

而三菱旗下的汽车,则是伪造油耗参数,涉及到的各类型汽车超过了280万辆。

更为严重的是,这些汽车巨头的造假行为时间普遍都很长。

最短的十多年,最长的达到了二三十年。

时间长、涉及面广、企业高层也参与其中,这是日本企业系统造假的几个最大特点。

至于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背后的原因是系统性的。

僵化和独断的管理,成为近年来日本企业的通病。

比如日本最为看重的汽车领域,虽然丰田等一众车企在世界上很知名,但日本车企的保守同样知名。

尤其是在汽车领域,日本人多年来因循守旧的发展,说不好听点就是在一直吃此前创立下的老本。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借美国人之力,日本逐步走出战败阴霾,不但以制造业重新立国,汽车制造更是在后来反超了“美国爸爸”。

可这种反超仅仅是技能层面,日本人正好吃上了汽车大发展时代的红利,骨子里的保守就此被遮盖住了。

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日本人依旧强调的是服从与等级。

企业更像是一个大型家族,所有事务都是公司仅有的几个高层说了算,董事会包括监事会在内都是妥妥的摆设。

高层的规划不管对错,绝对不会受到质疑和制约,所以一旦企业运行出错,也不会得到及时纠正。

像丰田遭遇的造假风波,以往在日本的众多车企中也都曾发生过。

2008年到2016年间,同样因为安全气囊测试数据造假,包括丰田、本田以及三菱等一众车企全部被波及。

不光是车企,日本其他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同样是以“家长制”为核心。

由于整体上缺乏创新作为驱动力,这导致企业在市场格局中变得越发被动。

在日本的企业中,无论是产品的迭代,还是开创新的品牌,从来都不提倡大踏步前进,而是在稳定中缓慢发展。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技术越来越成熟,企业整体发展不会因为冒进而出现意外情况,然而缺点也是相当的明显。

企业不敢设错,慢慢就会畏惧进步。

可市场变化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主体的,当别的企业发展出新模式或者推出新产品后,因循守旧的日本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就会落败。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日本具备最大的汽车市场,如果提前布局新能源产品可谓顺理成章。

包括丰田在内的一众日本车企,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一直是走走停停的观望态度。

如今的结果也都看到了,日本车企在急速丢失市场,燃油车的综合竞争优势持续下降。

其他行业的发展也是如此,由于普遍的不思进取,当企业的竞争力趋于下降时,为了保住市场份额乃至利润,一些企业就不惜通过造假的方式来稳定局面。

老龄化的不仅仅是人口从日本整体环境来看,经济的长期萎靡不振还有人口问题,也给企业的造假创造了土壤。

经济低迷,尤其是在上世纪90年代经济崩塌后,日本企业为了发展逐渐变成了“近视眼”——注重短期利益而缺乏长远规划。

就以现在的燃油车销售为例,不管是一线的丰田还是其他车企,虽然在我国市场遭遇滑铁卢,但在世界其他地区还有销量。

所以在他们看来,只要油车还能卖得出去,转型问题就能往后放一放。

整个企业和股东都在要营收和利润,这就会迫使企业将发展创新摆在次要位置。

人口制约带来的不利因素也越发显现。

受人口老龄化干扰,日本近20年来各个行业都缺乏新鲜血液。

新兴产业几乎和日本绝缘,哪怕是像汽车这样传统的制造业,几乎也没有什么年轻人加入。

各行各业都是老年人,他们的观念有很多已经跟时代发展脱节。

最终,管理僵化而短视,人才缺失技术又完不成升级。

为了企业利润,为了产品数据更好看,企业也只能在产品参数上做做手脚。

情况发展到这种地步,事实上就有点黔驴技穷了。

越是这样,日本人越是变得歇斯底里。

造假的普遍性缘于羞耻感异化日本的文化中,有着很深厚的耻文化情结。

放在个体层面,就是羞耻感强面皮薄,但当这种情结变成普遍情绪时,就会从整体上异化人的心理乃至选择。

比如二战期间的中途岛战役,开战之前日军信心满满,然而随着航母被美军炸沉,战斗还未结束,一些军官和士兵就开始嚷嚷着要切腹。

只有一位参谋的情绪还算正常,大骂那些士兵胜利就高兴,失败了不敢承担责任,只会歇斯底里叫嚷着自杀,这种心理既幼稚又错位。

同样,当耻文化融入到日本社会方方面面时,也会导致人们在选择上的错位和异化。

像企业数据造假,持续时间如此之长,行业内不会没有任何察觉。

可整个行业却无视这种现象,除了要保证自家产品的竞争之外,还有一点就在于,当有的企业的产品参数变得很“好看”时,如果自家产品的参数不好看,自己就好像成为战场上失败却不切腹的那个人。

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随着别的企业篡改数据,其他一些企业也会跟进。

当这一现象成为一种普遍的潜规则后,造假就如同切腹,成了企业保留颜面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企业的造假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被日本整体社会风气的裹挟。

企业当然可以选择不造假,但在行业内,他因此就会成为不切腹的人。

于是,最终在所谓羞耻感的召唤下,大量企业也就默认了造假是一种“标配”。

综合来看,日本企业大量造假的现象,既有企业管理僵化缺乏创新改变的因素,同时也跟日本多年来老化的社会有密切关联。

一句话,日本从各个方面去看都变得暮气沉沉。

人和社会的双重老化,让他们的思维变得麻木,守旧导致的产品市场竞争力波动,又进一步激起了他们内心的羞耻感。

一系列因素的促使之下,做点假数据,就成为日企维持脸面的方式了。

很显然,这种做法无疑是在饮鸩止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品牌家电维修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33x1.com/brand/jfby/505366.html

作者: baixiuhui1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079759494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96457109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