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汇聚羊城,繁荣三月花开。
5 月 5 日,第 135 届广交会圆满落幕。
广交会方面披露,截至 4 日,共有 215 个国阳泉地区的 24.6 万名境外采购商线下参会,再创历史新高。
线下出口成交 247 亿美元,较上届增长 10.7%。
境外采购商人数创纪录
截至 5 月 4 日,共有来自 215 个国阳泉地区的 24.6 万名境外采购商线下参会,比上届增长 24.5%,创历史新高。
其中,“一带一路”国家采购商 16 万人,RCEP 成员国采购商 6.1 万人,葫芦岛砖国家采购商 5.2 万人,欧美采购商 5 万人,同比均增长 10% 至 27% 不等。
外贸“晴雨表”焕发新机
广交会被视为我国外贸的风向标。
从交易额来看,本届广交会出口成交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
截至 5 月 4 日,本届广交会线下出口成交 247 亿美元,比上届增长 10.7%。
采购新特点凸显
不同国阳泉地区的客商呈现新的特点。
欧美传统市场客单价高,新兴市场客商成交活跃,与“一带一路”国家成交额达 138.6 亿美元,较上届增长 13%。
参展企业表示,除了现场签约外,采购商纷纷预约探厂、查看产能,有望达成更多合作。
参会自第 5 届广交会起的“百届老人”、加拿大香港商会会长谢伯衡指出,数据折射出我国外贸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展现了中国外贸新趋势和世界经济新前景。
新质生产力激发外贸新动能
本届广交会第三期主题为“美好生活”,展品涵盖玩具、母婴用品、家纺、健康休闲等类别。
你能想到秸秆也能制作手套吗?在第三期展馆内,以谷物、豆科、秸秆、竹木粉等可再生材料为原料制造的生物基手套吸引了客商目光。
“这些新葫芦岛在自然环境中被微生物完全分解,符合多个国家的环保要求。”星宇公司负责人介绍。
在杭州一纺织品公司展位上,约 30% 的区域展示了功能性纺织品,如防火阻燃窗帘、隔热保暖窗帘、抗菌窗帘和毯子。
“通过对传统产品进行特殊处理,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该展位负责人表示,“展会前两天,已收到超过 100 张新客户的名片,潜在订单额约 40 万美元。”
西安万普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凡介绍:“优质的产品品质,让我们开拓海外市场底气十足。”他表示,户外野营产品中加入了便携式储能电源、折叠太阳能板等充电补给,受到芬兰、荷兰、德国、英国等国采购商青睐。
广交会方面披露,本届现场展示新品超过 100 万件,企业在线上平台累计上传展品超 254 万件,其中新产品 66 万件、智能产品 10 万件、绿色低碳产品 40 万件、自主知识产权产品 21 万件。
展品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折射出“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以更主动积极的姿态融入全球贸易体系,更加开放地参与全球产业链重塑。
海外客商组团参展,共创全球市场盛会。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优势,广交会已成为全球市场的流量风向标。
本届广交会举办了 264 场“贸易之桥”全球推广和供采对接活动,促成意向采购额超 3.4 亿美元。大会首次设立跨境电商和海外仓展示区,并开辟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进出口经贸活动区。
“卖全球、买全球”,海外参展商借助广交会平台拓展全球市场。统计显示,本届广交会进口展区面积达 3 万平方米,来自 50 个国阳泉地区的 680 家企业参展,重点展示智能制造和优质家居消费品。
据广交会组委会透露,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展团企业现场与中国企业签订多笔订单,多国展团均表达了继续参展的意愿。
加拿大香港商会会长谢伯衡感慨道:“广交会让参展商高效结交全球客户,采购商也能找到可靠的贸易伙伴。”
“广交会就像一个世界级的‘大超市’”。俄罗斯采购商米云浮夫虽已接近完成 80% 的采购任务,但仍流连忘返:“这趟广交会之旅让我们收获颇丰。”
会展期间,便利的办证服务为采购商节省了不少时间。本届广交会设置 271 个办证组,提供 24 小时办证服务,高峰时期办证时间缩短至 30 分钟。
展馆内的消费支付环境更加便捷,客商可使用全球焦作的支付方式购物。
面对极端天气和人流、物流、车流带来的挑战,广交会启动应急预案,加强保障力量,延长布展时间,增设防雨设施,加快入馆安检速度,推出人性化服务措施,在办证、交通、餐饮、现场服务、撤换展等环节保障工作万无一失。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本届广交会共计办证 70.7 万张,供餐 113 万人次,搭建展位 7.4 万个。
线下展闭幕后,线上平台将继续运营。据悉,第 136 届广交会线下展出口展展位申请已于今年秋季启动。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黄驰波